![]() |
主要用途 | 營養強化劑 |
生產許可證編號 | SC12063701400047 |
CAS | 見包裝 |
型號 | 食品級 |
包裝規格 | 25*1 |
外觀 | 粉末 |
保質期 | 24個月 |
有效物質含量 | 99% |
主要營養成分 | 營養強化劑 |
含量 | 99% |
是否進口 | 否 |
可以采用蛋白質水解法和合成法生產谷氨酸,但發酵法是生產谷氨酸的主要方法。發酵生產谷氨酸的碳源是薯類、玉米、木薯淀粉、椰子樹淀粉等淀粉的水解糖或糖蜜,也可以是乙酸、液態石蠟(C16石蠟)及其他石油化工產品,碳源用以構成微生物細胞和代謝產物中的碳架和能源的營養物質。氮源是銨鹽、尿素等,氮是構成菌體細胞蛋白質和核酸等的主要元素,氮也是構成發酵產品谷氨酸氨基的主要組成元素。其他輔助原料為無機鹽類,維生素等,例如微生物需要適宜的磷濃度,鎂是刺激菌體生長的無機激活劑,鉀鹽促進產酸,玉米漿提供生物素和有機氮源。此外還包括各種促進劑和添加劑。生產菌是短桿菌(Brevibacterium)、北京棒桿菌(Corynebacterium pekinensis)等。于大型發酵罐中,通氣攪拌發酵,溫度30-34℃,pH>7-8,經30-40h發酵后,除去細菌,將發酵液中谷氨酸提取出來,精制后即為成品,上述流程中采用等電點法提取,也可采用離子交換法、鹽酸鹽法、直接濃縮法(以乙酸為原料時)等。發酵法生產的產品為左旋谷氨酸,含量大于98%。每噸谷氨酸消耗淀粉(80%)4000kg,菌種25kg。合成法的優點是不消耗糧食,但生產過程需要高壓(約20MPa)、高溫(120℃以上),采用有毒原料,設備投資比發酵法高出一倍,得到的消旋谷氨酸還要進拆分,生產工藝復雜。按生產1t 99%的谷氨酸鈉(味精)計算,合成法消耗丙烯腈640kg,年產量在5000t以上時,生產成本與發酵法接近。